<
    尽管弹劾李适的人络绎不绝,但是李适丝毫不惧,还站出来说道,

    “我就是看到此人咆哮公堂,正准备上来阻止,一不小心踢到他我何罪之有,就算有错我也可有向他道歉。”

    “而你们这般上纲上线,难道你们是一党,而吴正平是你们的党羽,你们狼狈为奸。”

    李适的话顿时把这些人气得鼻子都歪了。

    但是还是有人狡辩道,“我们只是看不惯你肆意妄为而已,根本不存在结党。”

    李适哈哈大笑,“刚才吴正平触怒皇上,也是你们这帮人站出来为他说话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我和吴正平有点纠葛,还是你们几个站出来。难道你们不是有便宜关系,互为一党,狼狈为奸?”

    这时崇祯也乘机说道,

    “朕自登基以来,数次说过不得结党营私,要是让朕知道谁在结党,必然重处。”

    本来还想站出来狡辩的大臣们顿时闭上了嘴巴。

    而大部分人都是高高挂起不关我事。

    第36章 李日宣被定罪

    见大家噤若寒蝉,李适站出来假惺惺的说道,

    “陛下,御史吴正平虽然咆哮公堂。但是刚才也不小心摔了一个狗吃屎,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,请陛下不要责罚他。”

    崇祯顿时会意,准备配合李适的演出。

    不过很明显吴正平没有一点眼力劲,见李适如此说自己,顿时怒火中烧忍不住怒喝道,

    “李适,你这个混蛋,你刚才打了我现在有脸假惺惺给我求情,我不接受。”

    说着便冲向李适,准备以牙还牙。

    周延儒见吴正平如此轻易便被李适激怒,顿时预感不好。

    果然吴正平还没有靠近李适,便被李适一拳打倒在地。

    要知道朝堂上的人年纪都比较大,再加上又是文人墨客,不可避免的风流成性,所以这身体真可谓是年老体衰。

    而李适正是二十八的大好年龄,又是一身正气,对付这些官员那真是拳打南山敬老院,脚踢北海幼儿园。

    此时吴正平正躺在地上嚎啕大哭,这什么情况,朝堂上打人还有王法吗。

    而李适却装作一副无辜的样子,

    “你们也看到了,是他刚才想打我,我被动防御而已。”

    吴正平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,想爬起来和李适拼命,但是很明显打不赢。

    爬起来又不知道如何应对,反正脸都丢尽了,还不如躺在地上当受害者博取同情。

    这时李适趁机补刀说道,

    “陛下,我收回刚才的话。御史吴正平咆哮公堂,寻衅滋事,更对君父无礼,实在是一个大奸大恶之辈。请陛下将御史吴正平削籍还乡。”

    趁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,崇祯马上说道,

    “御史吴正平庭前失仪,恶意邀直卖名,着削籍还乡。”

    刚才还嚎啕大哭吴正平顿时懵逼了,什么情况,削籍还乡?

    当然还是有一大批御史站出来给吴正平求情。

    李适趁机当搅屎棍站出来说道,

    “还是你们这些人,难道你们真是一党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吴正平顶撞皇上的时候你们站出来为他说话。吴正平和我起冲突,还是你们站出来为他说话。现在证据确凿,还是你们给吴正平说话。”

    “我有理由怀疑你们结党营私,图谋不轨。”

    果然,这些人马上闭上了嘴巴。

    李适摇摇头,以前大明的大臣的那些风骨跑哪里去了,宁死不屈的气势哪里去了。

    现在这些大臣的战斗力真是掉渣,一个能打的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时周延儒站了出来,他知道需要他来收尾。

    同时周延儒心中苦涩,想当年崇祯三年的时候,围在自己身边的都是些精明强干老奸巨猾之辈,而现在这些人真是一言难尽啊。

    但是自己又不得不出来给他们收尾,

    “陛下,只不过是同僚之间的情谊罢了,犯不上结党营私,图谋不轨。”

    “御史吴正平也确实庭前失仪,不过削籍还乡太重,请陛下重新惩罚。”

    崇祯知道周延儒准备让步了,政治就是妥协,就是交换。

    自己轻罚了吴正平,那么就可以把这口恶气发在李日宣身上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崇祯说道,

    “好,既然周先生给吴正平说情,那么就改为罢官归乡吧。”

    吴正平顿时心如死灰,想要再争辩一二,但是很明显没有人支持。

    都怪李适这个小贼,吴正平只得恨意滔天的看着李适。然后缓缓走出朝堂,从今天开始这个地方和他再也没有联系。

    见处置了吴正平,自己的皇帝威严保住了,崇祯不由有点志得意满,准备乘胜追击再把李日宣给干掉。

    “现在继续李日宣的事情,朕认为李日宣罪无可恕,诸位爱卿可有异议。”

    周延儒知道现在必须快刀斩乱麻,李日宣可审不得。要是一用刑,估计贪污受贿,滥用职权全部都要吐露出来,最后难逃一死。

    “陛下,李日宣虽然罪无可恕,但陛下看在他多年以来为陛下效力,请从轻惩罚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崇祯讨厌结党的原因,这些有党的人你就是想杀他都不容易。

    只要你一动杀意,后面一群人都跳出来求情,让你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,陷入两难的境地。

    而那些孤臣就不一样,想杀他不仅没有人求情,还一大群人站出来支持。因为那些孤臣很明显不受欢迎。

    其实结党就算抱团取暖,但是这个党一旦大了,就会威胁皇权,和皇帝对抗。

    崇祯这些年也开始明白了,但是有的时候就算是明白,明知道周延儒结党营私,但是还得用他啊。

    因为那些正直的大臣早就被自己当成软柿子给打发走了,现在剩下的都是混日子的。

    但是你一旦把周延儒给干掉,估计就更没有人给你办事了。

    崇祯也明白这个道理,不过随着李适的出现,崇祯看到了一丝曙光。但是李适的资历还是太低,恐不能服众,还需要时间磨练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崇祯只好再次妥协,虽然恨不得将李日宣千刀万剐,但是最后还是只得说道,

    “念旧情,就将李日宣充军吧。”

    周延儒点点头,只要不杀头,他就好给下面的人交代。

    况且充军的名堂也很多,可以不让你去边关吃沙子。随便搞个内地的地方,混几年就可以回家养老了。

    这李日宣的下场已经定了,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就空出来了。

    内阁辅臣陈演一脸眼热的看着周延儒,你该兑现你的承诺了吧?今天要不是我们没有落井下石,李日宣估计早就腰斩弃市了。

    兵部侍郎李适跳出来搅局,可和我们没有关系哈。

    周延儒还没有开口,崇祯却开口说道,

    “现在吏部尚书的官职空出来,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推荐。”

    见周延儒低着头不说话,陈演知道又被周延儒给耍了,只好亲自站出来,

    “吏部右侍郎刘先春,为官清廉,刚正不阿,可以胜任吏部尚书的职位。”

    见陈演抢了先机,周延儒一党可不答应,

    “吏部左侍郎蔣士忠,兢兢业业,应该顺势提升一级,任吏部尚书。”

    于是两党便开始吵起来了。

    第37章 李适三大罪状

    崇祯也不知取舍,说句实话他们两边的人崇祯都不想用。

    于是崇祯便任由他们狗咬狗,自己自顾自扫视合适的大臣,突然崇祯看到了刑部尚书郑三俊。

    此人端庄严谨、纯正清明,算得上是朝堂之上的一股清流。

    虽然让他解决国家的大问题,可能能力还不行,但是在吏部尚书这个关键位置上还是能发挥余热。

    于是崇祯便打断争的面红耳赤的两帮人,

    “刑部尚书郑三俊纯正清明,资历也够,就由他补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吧。”

    “吏部左侍郎蔣士忠补刑部尚书,吏部右侍郎刘先春补左侍郎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见双方实在争执不下,而郑三俊的资格确实比二人要高,只得接受皇帝的意见。

    还好提名的人都升了一级,可谓皆大欢喜。

    本以为这次朝会就这样结束了,没有想到临尾崇祯再次说道,

    “兵部右侍郎李适兼任吏部右侍郎。”

    当然崇祯只是想好好培养李适一番,让他多一点机会锻炼,也增加一些资历。

    但是其他的大臣却忍不了啊,什么都没有干,就凭一张嘴就能升吏部右侍郎。

    要知道吏部右侍郎的官职那是甩兵部右侍郎几条街。

    本来崇祯朝的兵部官员都是高危职业,让你李适蹦跶一下又何妨。

    但是吏部右侍郎就让人眼热了啊,这可是一个肥差啊,本来就看你李适不顺眼,如今你又是升官发财,我就接受不了。

    所以知道为什么要和同事搞好关系,不求他能帮你干些什么事,只求关键时候他们不给你拖后腿就行。